Skip to Main Content

GEC2402 Rites and Rituals in Early Chinese Society: Home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offer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various rites and rituals in Early China. Through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social context where traditional ritual system took shape, this course intends to explore the religious, political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ancient rites and rituals, such as sacrificial rites祭禮, wedding ceremonies昏禮 and funerals喪禮, etc. Both transmitted and excavated materials, including the Book of Songs詩經, the Book of Rites儀禮, bronze vessels and bamboo manuscripts, will be adopted as essential sources to detect how the rites and rituals were perceived, interpreted and practiced among ancient social groups.

Recommended Books

西周史

在本书中,许倬云重点关注西周如何从一个最小的部落发展成为一个国家,而且建构了超越国家的封建秩序。本书描述了西周在成立国家以后内部的改变,尤其提出国家统治机制的发展,以至于职务专业化、逐步形成官僚体制的过程。本书还展现了随着经济力量的发展而呈现出的政治力量以外的社会力,以及在文化发展方面西周文化圈的扩张。本书共分九章,有三章以史事的叙述为经,其余各章以制度与现象的讨论为主,全面呈现了西周的历史。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在本书中,郭沫若确定商朝是原始社会,西周是奴隶制社会,东周是奴隶制社会崩溃和封建制度的兴起。郭沫若突破了历史文献的局限,拓展到地下出土实物,不仅观察了《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和《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更结合了卜辞中的古代社会和周代彝铭中的社会史观,提出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本书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瞿同祖主张不能像分析学派那样将法律看成一种孤立的存在而忽略其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出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要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必须了解其所产生的社会背景。瞿同祖认为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本书共分六个章节,分别讨论了家族、婚姻、阶级、巫术与宗教、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十三經註疏

《十三經註疏》原稱《重刊宋本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是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部儒家經典註疏的匯編,是由漢至宋經學發展集大成之作。這十三部經典是《周易註疏》《尚書註疏》《毛詩註疏》《周禮註疏》《儀禮註疏》《禮記註疏》《春秋左傳註疏》《春秋公羊傳註疏》《春秋穀梁傳註疏》《孝經註疏》《論語註疏》《爾雅註疏》《孟子註疏》。本書采用的是清嘉慶原刊本,以每面四拼頁影印,並與後來的重印本比較進行了修正。

仪礼

《仪礼》本名《礼》,共十七篇,是古人婚丧嫁娶丰富制度细节的核心依据。内容涉及士冠、士昏、士相见、乡饮酒、乡射、燕礼、聘礼、觐礼、丧礼等,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关于政治社会生活礼仪的典籍,涉及上古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先秦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的基础核心经典。有古文经和今文经两种,古文经学家认为此书出于周公,今文经学家认为出于孔子。本版对全文进行现代注解与白话翻译,并在每篇之前加了“题解”介绍该篇主要内容。

礼记译解

《礼记译解》是东汉学者郑玄给东汉中期定型的收有四十九篇“记”的选辑本《礼记》的注解。《礼记》是部儒学杂编,内容庞杂,包括专记某项礼节的,专说明《仪礼》的,杂记丧服、丧事的,记述各种礼制的,侧重记日常生活礼节和守则的,记孔子言论的,等等,从中可以看到儒家对人生的一系列见解和态度,研究儒家的人生哲学,了解古代贵族家庭成员间彼此相处的关系,研究中国宗法制度,研究儒家礼治思想。本书采用黄侃先生批校的版本。

古代社會與國家

杜正勝用考古學的方法、本著釋古的態度書寫中國古代社會史。杜正勝提出,古史研究應以信實的科學考古發掘新材料,以縝密的訓詁考據判別舊文獻,參照社會人文科學的方法及借用某些自然科學的協助闡釋新舊資料。杜正勝認為社會和國家是史學研究的主流,歷史學的研究要能指出各群體在這兩方面及它們互動關系的特色。本書追溯了中國古代社會國家的起源與發展,重點研究了封建政治與社會,古代城邑的特質,禮制、家族與倫理等課題。

中國社會史

本書是呂思勉先生關於中國歷史上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和各種製度的源流和演變的著作。全書覆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領域,以農工商業、財產、錢幣、飲食、衣服、宮室、婚姻、宗族、階級、國體、政體、戶籍、賦役、征榷、官製、選舉、兵製、刑法等18個講題為經,以時間為緯,對從遠古社會一直到民國時代的重要的社會經濟製度和政治製度作了深入而系統概括的論述,是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典章製度的重要參考專著。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是陶希圣关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代表作。本书对于士大夫和官僚产生的根源及其腐朽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均做了历史范畴的揭示,亦论述了封建制度毁坏的原因及封建势力继续存在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也从历史和社会的进程方面予以了论证。本书中另外收录的《婚姻与家族》也是陶希圣社会史研究的代表作。该文阐述了宗法、宗族、家族制度的历史演变,并分析了生产关系演变与上述制度演变的互动关系。

古礼足征:礼制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本书主要是从考古学的角度研究礼制文化的。礼制文明篇以考古新发现来研究中国古代礼与礼制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城礼制篇探讨中国古代都城礼制文化的形成;丧葬礼制篇是先秦两汉丧葬礼制研究;青铜礼器篇是礼器类型学及使用制度研究;江汉地区古文化与楚文化研究篇是关于楚文化的研究。本书采用严格的考古类型学方法,以考古发现为中心,梳理考古材料和出土文字、文献材料,将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突破了以往单纯从文献到文献的框框。

禮學研究的諸面向

本書收錄了葉國良研究禮學的論文十五篇。上編討論《儀禮》成書過程及研究方法,反映《儀禮》一書的性質和原有面貌,並對《儀禮》有傑出研究成果的著作予以評論。中編探討「曲禮」發展史及韓國《禮記》學,還討論了公孫尼子與《樂記》的關系。下編提出三種研究儀節之意義與演變的方法,以具體例證的討論,呈現該種研究方法的意義和限製。三編之論點可以互相呼應,彰顯古禮書的價值和古禮儀的流變,構成當今禮學應當如何研究的概念。

西周史

本书是研究西周史的断代史研究,全书分成七编,分别讨论了西周开国史,西周时代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西周王超的政权机构、社会结构和重要制度,西周王朝的军政大事,西周时代的楚国和曾国,西周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礼制,西周后期王朝逐步衰亡及其东迁中原的过程。因为西周史料有其局限性——缺乏西周中期和后期的文献,儒家按其政治理想重新编订、都不是原始资料——所以本书所写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详略不同,写法有别。

战国史

本书是研究战国史的断代史研究,本书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全书十二章,在首章概述了战国史料的整理和考订问题后,依次探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重要制度,战争形势和规模的扩大,合纵、连横和兼并战争的变化,秦的统一,百家争鸣,科学和科学思想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发展。

Recommended Datab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