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HI2005 The Poetry of Du Fu 杜甫诗: Home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is a special introduction and study of Du Fu and his poetry. The course will outline the life track of Du Fu through his poems and related references, to understand his characters and interests. Selecting the representative poems of Du Fu, the course will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do close text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to analyze the poet's art skills and different poetic genres. Based on these, the course will also discuss some basic poetic topics related to Du Fu and his poetry.

本课程为针对唐代诗人杜甫及其诗歌的专门研究。课程将通过杜甫的诗作与相关的文献资料勾勒杜甫生平事迹,以还原诗人的交游行踪,理解诗人的心迹;还将选取代表性的重要杜诗篇章进行文本细读与赏析,分析诗人诗艺与诗歌体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杜甫及杜诗相关的诗学理论问题。

Recommended Books

杜甫诗选注

本书是著名杜诗研究学者萧涤非先生的代表作,该书以编年体方式将杜诗按杜甫生平分为四个时期——读书游历时期、困守长安时期、安史之乱为官时期和弃官后漂泊时期,选取二百八十一首作品,注解时除了“以杜解杜”、“以史证杜”、征引古人注杜成果,包括仇氏《杜诗详注》、钱谦益《杜诗笺注》、张溍《杜诗注解》、吴见思《杜诗论文》、黄生《杜诗说》、浦起龙《读杜心解》、杨伦《杜诗镜诠》等,还包涵了作者自己的考订和议论,特别是典故的原文引用。

杜詩詳註

本書是清人仇兆鰲匯集康熙以前各家的杜詩註本輯錄而成。此書以編年為序,收錄了杜甫全部詩作,所附各項資料,如傳記、年譜、序跋、評論等,也收羅完備。此書自序作於康熙三十二年,但書刻成於康熙四十二年,後又不斷有所增訂。本書采用的是有康熙五十二年癸巳附記的後印本,此後印本較初印本多兩卷。仇註有一些遺誤,本書參考《續古逸叢書》影宋本《杜工部集》和《杜工部草堂詩箋》進行了校勘,並改正了清朝避諱。本書還對全書加了標點。

叶嘉莹说杜甫诗

本书按杜甫生平经历深入讲解了杜甫有代表性的作品,从早期生活及诗作开始,历经在长安求仕时期诗作、安史之乱将起时的名作、身陷长安时的作品、脱身至行在后的作品、长安收复后官拾遗时的作品、自左拾遗移官华州又离华州经秦州辗转至同谷时期的诗作,到居蜀及离蜀后漂泊西南之作,结合杜甫的生平来看他不同时期的诗歌,结合他的诗歌来讲他的生平。最后尤其对《秋兴八首》作了详细的解读。作者在解读作品时还融入了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

杜甫评传

本书把杜甫的思想活动放在其人生轨迹和盛唐至中唐的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中予以论述,分章探讨其哲学观念、政治理想及诗学成就。对杜甫思想的论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杜甫的哲学思想、人生观、政治思想等,也即一般意义上属于“思想史”范畴的内容;二是杜甫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尤其是他在诗学方面的真知灼见,重点剖析杜甫对诗歌语言锤炼、意象经营与诗律创新的艺术追求,结合《杜甫全集校注》等文献考证。

莫砺锋讲杜甫诗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在南京大学讲授杜甫诗歌的实录,举凡杜诗学的重要问题,如杜诗的流传和接受、杜甫诗歌的思想内核和艺术特色,以及杜甫本人的诗歌理论等,旨在提高读者解读文本和分析文本的技能。作者在本书中展示了各种治学方法,包括运用目录学知识来收集材料,选择善本,进行文本校勘、作品系年和作家生平考证,运用避讳、地理沿革等知识,细读文本,以杜证杜等,这些方法都是结合杜诗研究的具体例子来分析的。

杜甫全集校注

《杜甫全集校注》全书,诗二十卷,文赋二卷。本书收录杜甫的全部作品,每首诗(文)又分题解、注释、集评、备考、校记。本书以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以王利器、舒芜等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据杜工部集十一种宋元刻本及明抄本所作之校勘记进行校勘,又以《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残本、《新刊校定集注杜诗》、《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三种宋本作了增校。附年谱简编、传记序跋选录、诸家咏杜、诸家论杜、重要杜集评注本简介。

杜甫评传

本书是陈贻焮先生关于杜诗学的一部力作。全书以杜诗编年为经,以同时代的历史记述与后代重要的杜诗注解为纬,以评带传,考、论相辅,复原了杜甫高才大志、仁厚爱民却又颠沛流离、命途多舛的一生:其诗艺的精湛与精神的丰瞻如何在盛唐因安史之乱骤然衰败的历史危局中绽放光辉并绵延久远,成为一代诗圣。本书主要采集了清代注家的说法,包括钱谦益《杜诗笺注》、杨伦《杜诗镜诠》、浦起龙《读杜心解》及仇兆鳌《杜诗详注》。

李白与杜甫

本书是郭沫若先生晚年封笔之作,上篇考证李白出生地、政治挫折与道教信仰,下篇分析杜甫的阶级观念、仕途追求及社交关系,并收录李杜年表及手稿片段等新增文献。书中采用互文写法比较李杜生平,并历数二人的交往和交游,生动还原了李白、杜甫生活状况及生活背景。还对当时的政治风云、权谋之争作了细致剖析,以诗证史重构唐代社会变迁,重点不在评述李杜的诗歌艺术,而是力图透过他们失败的仕途生涯,揭示士人人格与仕途圆融之两难。

诗圣杜甫

本书讲授吕正惠先生关于杜甫诗歌的感受和经验。上编探讨杜甫与前代诗人,特别是六朝诗人如谢灵运、鲍照、庾信的传统继承关系,研究杜甫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传造出自己的特质,并从他的独特成就出发去重新诠释传统。下编探讨杜甫对元和时代韩、白两派诗人的启迪,体现在元和诗的日常生活意识与口语化倾向,以及杜诗连章结构等诗学特质。书末还附有《杜甫行迹及创作年表》《杜甫行迹图》以及作者在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讲授杜甫诗的课程提纲及讲授篇目。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作者历二十年之久,先后搜集了自宋迄清的杜诗注本五十三家、版本七十种,考订异同,对诗歌内容、形式作了精细的说明。本书卷首列有引用书目,然后对《秋兴》八诗作了“编年”、“题解”、“章法及大旨”的各种说明,并将此八诗各分别为四联,以每一联为单位,按各种不同版本详加征引后做了详尽的按语,是为“集说”。本书原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叶嘉莹在台湾各大学讲授“杜甫诗”专属课程时所撰写,也融入了作者授课之体会。

杜诗艺术与辨体

本书从历代诗论评价杜诗艺术的重点问题和争议焦点出发,探讨杜诗的表现艺术与辨体的关系,论述了杜甫“诗史”的叙述艺术,“诗圣”的艺术形象,五古、七古、歌行、五律、五排及五绝、七绝等各体诗歌的艺术成就,幷阐发了杜诗艺术在荟萃前人基础上的多种创新变化的原理,以及杜甫对诗歌体式的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深远历史影响。全书按照杜甫处理五七言古诗、律诗、绝句等各种体裁的不同方式安排章节结构。

八代诗史

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史称八代。本书结合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和学术文化、文学思潮发展的背景,论述了八代诗歌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原因。全书共十章,从两汉诗歌的源流一直讨论到隋诗的过渡状态,中间历经建安风骨、魏晋风流、西晋诗风的雅化,陶渊明、南北朝乐府民歌、晋宋诗运的转关、齐梁诗风的功过、北朝诗歌的演进。除一些考证和发现外,本书更胜在对重大问题的言之有据的综合研究。

初唐诗

本书从文学史的角度,系统性地处理了从南朝宫廷诗到盛唐诗之间近百年(618年-约713年)的初唐诗歌,它的历史定位,它的经验、规律与轨迹。从初唐四杰、陈子昂到沉佺期、宋之问;从宫廷诗的惯例到律诗、古体诗的逐步成熟;从时代氛围、宫廷政治到文化生活对诗歌写作的影响,作者一一细梳了夹处于强大的宫廷诗传统和潮流下的初唐诗人们如何既利用、完善又对立与突破既有的诗歌规范,从而缓慢地向盛唐诗过渡与迈进。

盛唐诗

“盛唐”是中国的批评家在划分文学史时期时,为唐朝的黄金时代采用的名称,特指以玄宗朝为中心的、从中宗到德宗统治的、约一百年时间的文学史时期。宇文所安认为,盛唐诗由“京城诗”的现象所主宰,而“京城诗”则是上一世纪宫廷诗的直接衍生物。然而由于这一时代最伟大的诗歌不是由京城诗人而是京城外部的诗人写出来的,后人多有将这一时代等同于占主导地位的诗人的错误倾向,因此宇文所安特意指出不能忽视这一时代的诗歌植根于过去诗歌的深层联系。

杜甫集校注

本书是在充分汲取前代和近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对唐代官制、科举等专门史以及唐代语言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的基础上,校理一千四百余首诗歌、三十余篇文章。本书的整理校勘,以《续古逸丛书》本《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选择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清康熙六年静思堂刻本、宋郭知达《新刊校定集注杜诗》中华书局影印南宋宝庆元年曾噩刊本、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的《古逸丛书》影印覆麻沙本为主要参校本。

中国文学史新著

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吸收西方形式美学的成果,把文学形式作为考察的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艺术分析;遵照实证研究的原则,并伴随考证,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新的解读和若干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重新发现,探寻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演化和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加快了它的出现而非导致了中国文学航向的改变。

滄浪詩話校箋

嚴羽的論詩著作有《詩辯》、《詩體》、《詩法》、《詩評》、《考證》(又名《詩證》及《答出繼叔臨安吳景倦書》以下簡稱《答吳景倦書》)。其中,前五篇被後人稱爲《滄浪詩話》,《答吳景倦書》作爲附錄,但實質上也已成爲《滄浪詩話》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本書以現存最早的元刊本《滄浪吟卷》為底本,校以其他各本《滄浪吟卷》,宋本、寬永本及他本《詩人玉屑》,諸單行本《滄浪詩話》等,明初以前總集、詩文評著作中有引述其內容者,亦並作參校。

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

本书是《汉字的魔方》的第四版,立志于从诗歌语言形式出发建立一个新的诗歌阅读规范,超越传统的观察角度、叙述方式、章节结构等阅读方式。全书共分八章,探讨了传统的背景与意义的方法,指出了语言与印象这一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批评中的难题,从意脉与语序的角度重新审视诗歌语言,继而论格律、论典故、论虚字、论诗眼,逐一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结构及特殊语词,最后呈现了从宋诗到白话诗的发展中诗歌语言的再度演变。

中国八大诗人

本书将胡怀琛先生创作的《中国八大诗人》与《诗的作法》合为一册。《中国八大诗人》从个人的鉴赏喜好出发,选取中国古代八位杰出的诗人一一介绍,并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宗源进行了论述。这八位胡怀琛先生以为“顶重要”的诗人分别是屈灵均、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白香山、苏东坡、陆放翁和王渔洋。《诗的作法》则详细探讨了作诗的基本知识与如何写诗,同时收录了一些杂论,并附上了一章旧诗话的目录。

The Poetry of Du Fu

This six-volume work is 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the poetry of Du Fu alongside the original text in a critical edition. The main body of the text is a facing page translation and critical edition of the earliest Song editions and other sources. For convenience the translations are arranged following the sequence in Qiu Zhao’an’s Du shi xiangzhu (although Qiu’s text is not followed). Basic footnotes are included when the translation needs clarification or supplement. Endnotes provide sources, textual notes, and a limited discussion of problem passages. A supplement references commonly used allusions, their sources, and where they can be found in the translation.

杜詩鏡銓

《杜詩鏡銓》是清代學者楊倫於乾隆年間編註的杜甫詩歌集註本。《鏡銓》之名取自杜詩《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金篦空刮眼,鏡象未離銓”之句。全書共二十卷,收錄杜甫詩作並逐篇詮解,以精簡平實的註解風格為特色,註釋註重還原詩歌原貌,兼具歷代評箋與校勘。該書是最為晚出的杜詩全註本,詮註杜甫詩文以朱鶴齡的《輯註杜工部集》為底本。本書中保留雙行夾註、眉批等傳統註釋形式,附錄增補杜甫文集註解內容。

杜甫诗选

本书选录杜甫代表作一百九十三题、二百五十五首,选目是从杜甫全集中直接选择的,其中有些作品或因思想倾向的因素长期不被现代选家重视,有些作品或因诗体、风格等因素而被忽视,现在一并选入本书。书中对每篇选作辅以“注释”和“评赏”:注释力求简洁,作注时参酌各家旧注,择善而从,引文仅注原始出处,不标注家之名,偶有己见,也仅注出处,不另标识;评赏或串讲题旨,或分析诗艺,或介绍前人的重要评论。

杜甫诗选评

本书按诗圣杜甫“少壮漫游”、“旅食京华”、“奔赴行在”、“度陇入蜀”、“定居草堂”、“滞留夔州”、“漂泊荆湘”先后七个时期,精选不同阶段的代表性诗篇76首,加以提纲挈领的导读、简明扼要的注释和邃密独到的评赏。评注结合唐代社会变迁与文学流变,运用纵横比较及文本细读法,剖析诗作结构、意象与情感特质,揭示杜诗“诗史”内涵及艺术演变轨迹。从个人史见其成长与变化,从文学史见其突破与影响,从唐代史见其“诗史”精神。

吴小如讲杜诗

本书正文是吴小如先生在2009年给学生谷曙光开设的杜诗专讲课上的讲稿录音整理而成,共计十五讲,采用专题分类与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解析杜诗艺术特征,涵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哀江头》《蜀相》《丹青引》《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江南逢李龟年》等代表作,集中体现作者终生治杜诗的研究成果。附录一是吴先生在2003年给学生檀作文、谷曙光讲授杜诗的讲稿录音整理而成。附录二则是吴先生所写的涉及杜诗的文章。

杜甫传

《杜甫传》是一部融入作者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该书于1952年11月初版后,1980年3月又出版了增订版,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小说。本次重印,补入一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材料,包括冯至撰写《杜甫传》时所作的笔记、所绘的图表等材料,冯至参加纪念杜甫活动的照片,一些着名学者有关《杜甫传》的信笺,夏承焘《读(爱国诗人杜甫传)》书评一篇等。作者在本书中使用的杜集主要是仇兆鳌的《杜少陵集详注》。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本书是洪业先生用英文写就的杜甫传记的中文译本。洪先生以唐帝国由盛及衰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引证、翻译和阐释杜甫的三百七十四首诗篇,详尽地讲述了这位诗圣不朽的一生。体例上,原书分为“本文”与“子注”两册,在本译作中,“本文“册中所引杜诗均以洪先生所编《杜诗引得》为依据;”子注“方面只翻译了其中详细解释洪先生创见的内容,对其中一般性的文献出处内容暂付阙如。附录还收入了”子注“册的自叙译文和洪先生三篇前后相关的文字。

杜甫诗歌讲演录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于2006年春季在南京大学讲课的实录,讨论了如何选择杜诗注本,如何甄别取舍杜诗的各种评论与观点,吸取前人关于杜甫生平的研究、杜诗的编年、杜诗的校勘、杜诗的文本分析以及以杜证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全书共分十二讲,记述了莫砺锋教授关于杜诗的流传和注释的介绍,宋人关于杜诗的讨论,杜诗的宋代与清代注本,以及重要诗作如《饮中八仙歌》《北征》《秋兴八首》《戏为六绝句》等的详细解析。

唐宋詩舉要:全本

此書選唐宋兩代詩歌凡八百一十六首,其中精選唐詩六百一十九首,計八十四家,宋詩一百九十七首,計十七家。本書采用了集註方式,在作家評傳、作品題解和評註中,都較有選擇地征引了許多資料和各家註本,特別是歷史事實、地理沿革、典章製度等方面,都引用了最原始的材料。在每一種體裁底下,編者也有大段文字論述各個詩體之源流及此一體裁之各家風格特色。本書系數收錄了作者原創的全部內容,並將作者對詩句擊節贊嘆的圈點也全部重新排錄。

Recommended Datab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