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HI2006 Readings in Chinese Fiction 中国小说选读: Home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offers a critical survey of some of the masterpieces in Chinese fiction, includ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cultural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ub-genres of fiction. The tex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short stories, such as Chuanqi of Tang dynasty, Huaben of Song, Yuan and Ming dynasty, and the famous "si da ming zhu"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Students will be encouraged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apply close read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to general issues of literary tradition. This course also aim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complex situations and intellectual currents related to Chinese fiction and enhance their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本课旨在指导学生研习中国小说经典,探讨不同小说类型之发展脉络、叙述特色、思想内涵与文化意义。课程首先概述中国小说之源流、体制与影响,在对小说文体有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和分析部分经典作品。学生将运用文本细读与批判思考的能力,讨论文学传统中的普遍议题,增强对中国小说及其相关时代背景、思想潮流的了解,并加深对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的体认。
 

Recommended Books

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原是鲁迅在北京大学讲中国小说史的讲义,共二十八篇,1924年成书,1925年由北京北新书局首次出版。本书探讨了神话与传说、《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汉人小说、六朝鬼神志怪书、《世说新语》与其前后小说、唐传奇、宋志怪与传奇、宋话本、宋元拟话本、元明讲史、明代神魔小说与人情小说、清代讽刺小说与人情小说、清代狭邪小说、清代侠义小说及公案、清代谴责小说等等。这是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专著。

小说稗类

本书是作家张大春的小说美学观书写。28篇文章,每篇各选一个独创性的角度来解析小说艺术的独特魅力,解析小说的体系、起源、修辞、因果、指涉等,构成小说创作的完整谱系。作者企图探究如何将小说理论/创作在意念质感上、艺术美学上兼有搜罗整理编列的资料馆功能外,甚至能将价值与位置拉到文学史的层次,提出迥异于一般学院派理论的己观论见,摒弃形式刻板,以知识性的、专业性的、技术性的系统论调,展示其建构一己小说论述文本的意图。

故事的诗学

本书将小说这个门类放在一种审美文化的大视野中,通过“故事的哲学”、“故事的经验”、“故事的品质”、“故事的本色”、“故事的伦理”等五个章节,对小说的艺术、小说本体论、小说历史学、小说民族志、小说伦理学等有关小说作品的新命题,结合大量的具体小说文本展开研究。在具体的理论阐释时重点聚焦于小说民族志、小说历史学和小说伦理学等方面的内容。相比于小说理论体系和逻辑思维判断,本书更侧重于作者自己的审美体验阐述。

从史实性到虚构性:中国叙事诗学

本书是英语世界第一本全面地研究传统中国叙事理论和历史的著作,描述从历史中心的叙述理论到虚构中心的叙述诗学的演变过程,也就是从史实性到虚构性的变化。它勾勒出了从叙事思想的最早萌发期一直到清代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在解释叙事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史书时采用的一系列策略和习俗。全书在追溯中国叙事发展的漫长历史时,作者征引了大量东西方的相关理论论述,从而勾勒出了东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的同与异。

话本小说概论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胡士莹对话本小说的论述的一部力作。探讨了“说话”的起源和演变、宋代的说话与话本、元代的说书与话本、明代的说书与话本、《三言》《二拍》及其他拟话本小说、清代的说书和拟话本、明清说公案以及讲史等。胡士莹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话本小说的起源、演变、社会背景、团体组织、表现方法等诸问题,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说话人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以及对于当时的影响。

唐代传奇小说论

本书从社会历史视角切入唐传奇,将门阀士族的兴衰同唐代传奇的演变联系起来,勾勒出二者间相互呼应的双线结构。作者认为,唐代传奇小说反映了借由科举走向仕途的庶族士人对门阀士族意识形态统治下的官僚世界规则的怀疑和批判。该书通过具体分析唐代《古镜记》《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传奇小说作品,探讨了唐代传奇小说超越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种种表现,以及传奇小说集中出现在中唐很短的一段时期的深层原因。

小說內外

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收錄的是議論舊小說的文字,所涉及的小說包括《金瓶梅》《水滸傳》《紅樓夢》。孫述宇認為,《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的影響非常深遠,最主要的藝術成就是寫實藝術。《水滸傳》的部分主要議論強徒文學的性質與特色,以及文學的歷史背景。《紅樓夢》的部分主要議論了繪畫、詩文和戲曲對這部小說的寫作的影響,並主張本書的主要讀者正是會欣賞這幾種藝術的人。下卷收錄的文字探討了母語教育與英語學習,還收錄了作者的譯文和創作。

《西游记》漫话

本书依照孙悟空的生活基础与精神内涵两个基本层次探讨了孙悟空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性格形象。林庚认为,通过与南宋时期的市民小说的对比分析,在孙悟空的性格形象的创造中,首先大量采用了市井生活的因素和市民文学的成分,带有英雄传奇与神怪的特征。随后在元明之际的取经题材的戏曲中,又转向了喜剧传统,塑造了诙谐调笑的形象。与明代中后期李贽提出的心灵解放的“童心说”相一致,塑造出了具有高度童话精神和乐观主义的形象。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周汝昌抓住了《红楼梦》 “大旨谈情”的写作要义,凭借对《红楼梦》整体结构大法则的分析,探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此“情”非狭,隘的男女之情,而是广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周汝昌认为这部貌似只写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的小说,实际上是一部观照广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小说,不仅描摹了中华人的生活——如何穿衣吃饭、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礼数相接、如何思想感发、如何举止行为,更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与历代诸子的精神相一致。

红楼启示录

本书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王蒙阅读《红楼梦》的读后感札记。王蒙在本书中探讨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红楼梦》里的爱情,不是单纯的男女间相互吸引,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又由生活主宰了其形式、内容、走向与最终结局;再如贾府中的丫鬟们,宁愿做奴隶也不愿要自由,皆由于已习惯于分享上层社会的主子们的体面、权势、物质享用;又如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各代表了曹雪芹所欣赏的女性性格的两极,与他贯穿全书的对女性的推崇一脉相承等等。

Recommended Datab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