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艺术无限·Art Infinity

和图书馆一起踏上通往无限的艺术之旅。 The Library brings a trip to art infinity.
黄河记忆影像展
影像三部曲 | Photographic Trilogy

《山水的记忆》《往日的记忆》《我们的记忆》三卷,均以郑云峰的摄影作品为核心,分别从自然地理、历史文明和人文民俗三个维度系统展现了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遗产。

郑云峰

中国著名人文地理摄影师,30年拍摄15万余张照片记录三江源生态变迁。

山水的记忆 | Memories of Mountains and Waters

黄河以自然之力镌刻大地,从三江源的冰川细泉到入海口的冲积平原,亿万年的地质脉动与四季轮回在镜头下凝成永恒。本章节以郑云峰先生的镜头为眼,溯流探源——卡日曲初涌的澄澈、壶口瀑布的雷霆之势、黄土高原的沟壑史诗,交织水文变迁的时空轨迹。雪山融水携沙成河,劈山凿谷塑造“几”字天工,既展星宿海的神秘源头,亦现下游悬河的泥沙博弈。每一帧影像皆是山河的独白,见证自然伟力与文明足迹在母亲河畔的共生共息。

往日的记忆 | Memories of Old Days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孵化器,考古发现揭示着社会分层的诞生与青铜礼制的成熟。从4300年前陶寺遗址的等级墓葬(山西)、4000年前石峁的巨石城邦(陕西),到3700年前二里头的青铜作坊(河南夏都),这些星罗棋布的古迹印证着:黄河儿女最早在此建立复杂社会体系,发明礼器制度,并推动青铜文明走向巅峰。流域内裴李岗-龙山文化序列的完整链条,彰显着这片土地在塑造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中的核心动能。

我们的记忆 | Memories of Ours

黄河流域的呼吸在牧民的铜锅、渡口的筏工与田埂的犁痕中绵延。本章节以郑云峰20世纪80年代的镜头为舟,载回消逝的日常:陕北窑洞的婚俗剪影、黄河筏工吹鼓的牛皮囊、集市上渐被机织布取代的手纺土布。移民潮重塑着流域的肌理——走西口的驼铃、闯关东的扁担,与工厂烟囱下新生的工人群像交织。消逝的手艺与固守的节庆,在镜头的两侧拉扯出文明转型的体温。